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緬甸天主教徒敦促為他們的國家發聲

                                                                                                                               譯自VATICAN   NEWS

在傳教節主日,緬甸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查爾斯博樞機主教呼籲教友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為他們的國家發聲,並說教會在黑暗中始終堅持希望之光。

仰光樞機主教查爾斯博敦促緬甸的天主教徒大聲反對正在肆虐他們國家的邪惡,「不是出於仇恨,而是出於愛」。他在1024日傳教節主日的講道中發出了這個由衷的呼籲。

回顧教宗方濟各今年選擇的主題—「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徒大事錄4:20)—,博樞機指出,在這個國家這是「充滿挑戰的時代」,在那裡,21日政變發生九個月後軍方殘酷的升級鎮壓仍在繼續。

沉默可能是犯罪

面對這種同樣針對教會的無情暴力,主教呼籲教友「向精神上盲目的強權發聲」,正如宗徒和早期基督徒反對羅馬帝國所做的那樣,並指出當邪惡選擇在街上跳舞的時代「沉默可能是犯罪行為」。

他提醒耶穌是如何反對有權勢的人,回憶起祂被羅馬士兵打耳光時說的話,祂問道:「如果我說的是實話,你為什麼打我?」,「打耶穌耳光的士兵沒有回答。面對真相,武器變得無能為力」,他說,並指出比拉多也選擇了「犯罪的沉默」。

聆聽我們人民的吶喊

仰光總主教指出,今年的傳教節主日呼籲教會以主教會議的形式與人民一起聆聽、觀看和行走,並進一步回憶起緬甸人民自軍事政變以來所忍受的「無止境的十字架之路」。他說:「我們聽到像耶穌一樣受五傷的人們的呼喊:新冠病毒、衝突和流離失所、經濟崩潰、氣候災難和危機接踵而至。」

像宗徒一樣經歷天主的愛和希望

博樞機提醒,在一個目睹無辜人民「遭受最不人道苦難」的國家,宣講天主之愛的好消息,只有像宗徒那樣與天主相遇,經歷祂的愛才能做到。他強調,「將我們的敵人培育的仇恨內在化」,將「意味著失敗」。然而,經歷永生的天主並不能使事情變得更容易。「第一批基督徒在敵意和苦難中開始了信仰生活(…)同樣的殘酷暴力、死亡和恐懼的經歷困擾著我們的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博樞機指出。

這就是為什麼教宗方濟各在今年的傳教節文告中,以那些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的門徒為例,敦促教會點燃希望:「教會在黑暗中保持希望之光。那就是福傳」,博樞機說。

向我們的敵人伸出援手

因此他強調,即使是對我們的敵人,「那種富有同情心的希望」也是教會的使命,尤其是在今天的緬甸:「緬甸教會需要轉向高速公路和小路;去到流離失所者的叢林,無休止的哀嘆之家,在偏遠村莊,焦慮的窮人躲藏起來以保護他們的孩子免於過早死亡。甚至對於那些選擇了邪惡之路的人:教宗說『沒有人被排除在外』,讓敵人受益於人性的利益」。

停止向緬甸出售武器

博樞機主教在結束他的講道時,以措辭強硬的方式呼籲世界強權停止向緬甸出口武器:「尋求真正的力量,就是服務;就是同情」,他說。「讓我們所有緬甸人祈禱並繼續祈禱,讓這個國家能夠看到和平的日子。讓我們培養這種希望,緬甸將在其慈悲的愛中再次崛起,在 Karuna(憐憫)和Metta(慈悲)中。讓我們希望一個和平的國家成為我們在這個國家傳福音的訊息」,他總結道。

聯合國緬甸人權報告

1022日聯合國表示擔心,隨著數千名軍隊向該國北部和西北部移動,緬甸的人權狀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在那裡與少數民族民兵的衝突繼續發生。軍政府拒絕聯合國的立場,認為這是對該國「煽動暴力」。

21日推翻翁山蘇姬民主政府的政變以來,該國陷入混亂,軍方未能平息政變的反對派,而人民國防軍繼續與緬甸軍隊作戰。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窗外有藍天--認識憂鬱症 研習會



 

 

主愛的天主教婦女關懷團體及關懷婦女機構同道們:平安!

我們天主教與基督教各教派所組成的教會合作協會(NCCT)婦女關懷小組將在今年2021513日(星期四)舉辦「窗外有藍天-認識憂鬱症」研習會。 

21世紀三大常見疾病之一全球超過三億人深受其擾,在我們家中、教會內、同事、周邊的親戚朋友有許多需要關懷協助陪伴者。我們婦女關懷組邀請到劉光中醫師-分享他20多年幫助醫治憂鬱症患者的寶貴經驗。他曾任國軍北投醫院精神科主任。2012年自行開業,在宜蘭火車站前設立「宜蘭光中身心診所」並擔任院長。其理念:我們是以基督耶穌為中心的診所,關心當事人內心痛苦、生理病痛、人際困境及靈性需要。藉著基督耶穌給我們的力量來全心全力服務。

我們誠摯的邀請各位同道和我們的朋友來參加5/13早上舉辦的「窗外有藍天-認識憂鬱症」研習會!請參閱報名簡章/海報

主題:「窗外有藍天-認識憂鬱症」研習會

日期:2021513日(星期四)8:30~12:05

地點: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大禮堂。

      (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捷運台北車站M8出口)

報名截止:53日,請把握這好機會。

報名須知:免費參加,因場地有限,請於53日前,參與的天主教單位及各人請向台灣明愛會宋祖思報名。

    虔祈

天主福佑

                                台灣明愛會

                                          宋祖思敬上2021.4.19

                                NCCT婦女組成員

                                02-2361-6431#22

                                social-song@caritas.org.tw

                                10041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2920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2021世界公禱日聯合崇拜邀您共同參與

 

主愛的天主教關懷婦女機構及婦女關懷的團體同道們:平安!

我們誠懇的敬邀您來參與35日(星期五)世界基督徒婦女公禱日聯合崇拜

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全球基督徒婦女都會分別在各國舉辦世界基督徒婦女公禱日禮儀.每年都選定一個主題,更會選一個國家為關懷代禱意向。

今年35日是公禱日,代禱國家為萬那杜共和國(Vanuatu)。主題為「立於穩固的根基上」。在此敬邀各教區的婦女教友們、堂區弟兄姊妹們、修會團體共襄盛舉,與基督教各教派一起祈禱。

時間:35日下午2:004:30

地點:基督教女青年會7樓(台北市青島西路77樓)

萬那杜共和國是位於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國,1980年從英法共管政府中獨立後建立的共和國。今天萬那杜的人民自豪地揮舞國旗和徽章,宣告:「在神裡面我們站立(In God we stand)」。在萬那杜,許多鄉下地區的孩子長途跋涉去上學,甚至非常年幼就必須離家,就讀寄宿學校,全民教育不是義務教育。男女都能平等就學的狀況仍有待改善。萬那杜的人口成長是太平洋地區最高的國家之一。營養不良是鄉村和城鎮共同關注的議題。雖然在園中栽種有機食品的傳統很強,但奶粉和垃圾食物的食品加工廠已經觸及嬰孩和兒童。鄉下地區約占總人口的75%,但就業選擇卻很少。高失業率使年輕人成為看不到未來的一代,對國家是一大損失,需要有政策和方案改善鄉村地區讓年輕人能留在社區受教育和工作。我們懇求上主幫助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

    這次公禱日崇拜的奉獻受贈單位是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                             



世界婦女公禱日籌備組

  天主教負責召集人

                                           宋祖思敬邀2021.2.22

                                        02-2361-6431#22

social-song@caritas.org.tw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窮人的教會: CARITAS 天主教明愛會


李玲玲修女(台灣明愛會執行長)

有一年佛教慈濟功德會派了一位專員,專程到羅馬採訪國際明愛會 (CARITAS INTERNATIONALIS),接著,就去拜訪歐洲其他幾個國家的明愛會,以及亞洲明愛會、菲律賓、香港、澳門、新加坡明愛會,最後來到我們台灣明愛會參訪。本人更是有幸受邀去大愛電台接受面訪,我猜想是上人證嚴師父的主意,要他們去深入地瞭解天主教的明愛會。自2015年起慈濟美國總會即與天主教明愛基金會(Caritas Foundation) 陸續在獅子山、墨西哥、美國等地進行人道救援合作。

1975年越南難民跳上小船逃亡海上,漂到台灣外海,被貨船救起時,他們立刻要求找CARITAS明愛會來援助,台灣明愛會也因此受到聯合國的肯定,被邀請加入全球救援組織,更與政府配合,1977-1988年開啟澎湖難民營,照顧關懷直到千人難民的重建家園;當2010年底敘利亞、伊拉克難民逃亡歐洲時,登陸後也是要求各國 CARITAS 明愛會前往安頓;當1989年天安門的幾位民運人士輾轉用各種方法到了新竹外海海灘時,境管局馬上通知有關單位請台灣明愛會CARITAS 去協助,當時台灣明愛會執行長梅冬祺神父亦接受合作近十年的聯合國移民總署委託,居間協調,協助收集資料,排除各樣艱難,半年後才獲得難民身分安頓他國,臨別時,這幾位並非教友的民運人士,在贈送明愛會的鏡面上,留下一句「主愛由爾知的衷心感謝。

在「非法外勞」時期,明愛會處理的第一件案子,是協助處理五股一家染織廠的一群外勞遇到困難,其中一位斯里蘭卡的青年病危,也是由CARITAS台灣明愛和斯里蘭卡明愛共同將他的遺體送回家鄉!從此,台灣明愛開拓了服務的領域,提供更有需要的窮困人所需的服務!

四十多年前,滯留在泰國邊境難民營裡有許多是我們的華人,等待著被安頓。當得知他們正面臨著文化、工作的適應,台灣明愛會即刻召募志工,有來自文藻的語文老師、慈幼高工電機土木工技術老師、仁慈會、德來會的修女也加入牧靈、護理的服務,泰國明愛會熱誠地接待。天主的眷顧真是無微不至,安排了我們去泰北會見留落異域的苦難同胞,志工們萬萬沒有料到竟有這麼一座無人問津的難民山,當時真是一貧如洗!

台灣明愛會當下刻不容緩地請了輔大社會系四位同學,去泰北進行田野村落調查,並且向政府回報我們的三項建議:農業發展、醫療服務、文化傳承。之後,就開始了台灣明愛近四十年來在泰北華人村的文教深耕。如今看到泰北自產的水果、香菇、茶葉帶給他們的經濟發展,改善了生活,不再背著「那是一群販賣毒品」的黑鍋名聲了,回首來時路,一步一腳印,唯有感謝天主聖善!這麼多年過去,台灣明愛會至今仍持續不斷地派遣志工老師,走向更偏遠的山區舉辦師資培訓、教育下一代的兒童、傳承中華文化,對於來台進修的大專青年學生們,明愛也以助學金鼓勵他們努力向學。

猶記得在慈濟的大愛電台受訪時,主持人說,目前全球慈濟志工有二百萬人了!請問明愛會肯定是需要更多志工的參與吧?有多少人?我當下毫不遲疑的回答,凡是在天主教正式領受過洗禮的教友,每一位都是「明愛人」,有十二億教友。以及凡是認同明愛之願景的善心人士也是我們明愛夥伴!隨時待命,去實踐去效仿主耶穌基督的大愛芳蹤!

CARITAS 是誰呀?它是什麼?

為什麼有難的人都去找它?

LOVE ACROSS BOARDERS

無疆界的大愛!

 

CARITAS 就是愛,是天主教會內的一個特殊單位;明愛會在全世界採用的名字就是CARITAS,有慈愛、施捨、救濟、饋贈的意思。CARITAS取自拉丁文,原意是「基督之愛」。聖保祿宗徒在《聖經》致格林多人後書第五章14節提醒大家:「是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教會從此以CARITAS為身分、使命、與己任,必須要活出愛的服務!

普世教會中有很多睿智、聖賢的教宗,他們是具有先知性的領導人,其中聖教宗保祿六世,他在1967年《POPULORUM PROGRESSIO 民族發展通論》中,更加提升了濟貧福利的觀念,他強調「人的尊嚴,因而「人性發展」是首要的起步!聖教宗保祿六世因親身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慘狀,見到災民、難民流落失散。他在通諭中呼籲並催促教會要儘快「團結行動」去關懷全天下的貧困者。

早在十九世紀末,第一個明愛會是在德國煤礦區附近由教友們成立的,他們關懷外來的礦工以及他們的眷屬,協助家庭生活安頓,使礦工安心工作。緊接著許許多多的本地區、教區也成立了明愛會。1951年時任教廷國務卿的聖教宗保祿六世,即登高一呼,召集了歐洲十三個國家明愛會,在羅馬正式成立聯盟,,即 CARITAS INTERNATIONALIS國際明愛會,目前有165個成員。教會的165CARITAS 明愛會,組織結構上是一致的、統一的,然而,沒有一個明愛是相同的,可以說是同中有異。各個明愛會因著文化、經濟的不同,環境、社會的需要,在服務的形態與重點上有所調整,但都隸屬於地方教會的主教團。

台灣明愛會也有不同於其他明愛的同齊服務,特別是教宗的文告社會教導 (Social Teachings)是教會的信仰、實踐重要文件,除非有中譯本,一般信友是看不到的,因此,明愛邀請教友中幾位翻譯高手,在主教團的指導下將教會教導文告翻譯出來,供海外華僑、港、澳、台、大陸教會研讀。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正式將國際明愛會CARITAS INTERNATIONALIS (CI)納入教廷的法人。同時要求各國的教會都要有堂區明愛、教區明愛及全國明愛。進而有各洲的明愛,以加強了彼此的團結。這才真正呼應了聖教宗保祿六世六十年前的呼籲「團結!合作!互助!」。教宗本篤十六世語重心長地提示,CARITAS明愛會是教會的本質,它甚至是教會的核心,是慈悲仁愛的使命者,見證者,明愛是天主在基督身上對世人顯露出對世人的大慈大悲。

2006年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第一道《DEUS CARITAS EST 天主是愛通論》 即闡明教會在這世上充滿著愛的活力與動力!她的愛是因基督的大愛所點燃著,且永不止息!教會不只是提供窮人物質上的需求,更是給予心靈上的慰藉,希望使生命更豐富!「人」因此是明愛會服務的核心!明愛的服務根基源於基督!明愛在被服務者的身上看見基督。(參閱瑪二十五35-37)

耶穌曾說:「我來是給世人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

聖保祿宗徒更是呼籲「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格後五14)

CARITAS CHRISTI URGET NOS

明愛會的組織結構是根據天主教會的聖統制。由堂區教友教區明愛全國明愛亞洲明愛聯盟,以致連同教廷聖座一起組成國際明愛會!

聯合國秘書長2011年在國際明愛六十週年慶時,很感恩地說道,唯天主教有這樣「團結愛」的服務團體,並持續性的讓世人看到對難民、移民、愛滋病患區、非洲飢餓、瘟疫區紮實付諸行動。在全球反販賣人口的行動上,明愛會結合更大的力量去制止它。因此,不斷地宣傳、教育。台灣明愛會警覺到雛妓、移工,與販賣人口有密切關係,召開多次的座談會,更與民間NGO聯盟定期討論,如何使政府認識這些問題的根源,「人權」是責無旁貸地使每一人活出人性的尊嚴!

2013316日教宗方濟各在一場報導教宗交接的記者會上分享自己的名號「方濟各」的故事,主要在師法聖方濟各「神貧」的精神,他說:「我多麼希望教會是一個為窮人的貧窮教會。」他喜樂、肯定地公開宣佈,天主教是一個「窮人的教會」。這不是口號,是百分百的事實,是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在發生的喜訊,每個基督徒當學習效仿撒瑪黎雅人愛近人的行動,更要努力結合團體的力量活出愛的服務!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幾乎無一處得以幸免,各國都努力地想方設法預防及治療不遺餘力。台灣真是一塊福地!病例不多,且人人都竭力配合政府宣導策略:勤洗手、戴口罩、儘量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搭乘大眾交通及公共場所都會保持社交距離,為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國際明愛會呼籲全球明愛會再次攜手合作應對疫情,台灣明愛會這次特別介紹各地的明愛會給慈濟功德會國際公關部,使能促進彼此的密切合作得到支援,將千萬口罩、手套、醫療用防護衣、食品等應急,送到歐洲米蘭、羅馬、西班牙 及美國東部、西部的明愛會;尤其對印度聖德蘭姆姆服務的窮人,慈濟上人證嚴師父特別叮嚀要送多一點。感恩!

此外,台灣明愛會在本地並呼籲捐獻,響應教宗方濟各發起的「新冠病毒緊急基金 COVID-19 Responses Fund, CRF,這是專為非洲、南美洲、亞洲等地疫情的需要,雖然目標經費尚未完全到位,國際明愛已匯款至當地使用。台灣明愛會是代表台灣天主教會,代表中華民國,對國際關懷的一個平台。

願明愛大家庭的主保:睿智且關懷貧困者的聖教宗保祿六世、專為窮人服務的印度加爾各答聖德蘭姆姆、以及關懷最需要幫助者天主慈悲的典範聖羅梅洛三位聖人,助佑我們活出愛的服務!

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2021年四旬期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21四旬期文告

「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瑪廿18

四旬期:更新信、望、愛的時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耶穌向門徒宣告祂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為完成天父對他的旨意,祂便藉此顯示給門徒知道,祂使命中最深刻的意義,並且召叫他們一起承擔這使命,以拯救世人。

    在走向復活節的四旬期之旅中,讓我們記得「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的那一位。在這段悔改的時期,讓我們更新我們的信仰,從「活水」中汲取希望,以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因祂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弟兄姊妹。在復活節前夕,我們會重宣領洗時的誓願,並在天主聖神的工作中體驗到重生,成為新人。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聖之旅一樣,至今仍受到復活之光的照耀,而復活之光啟發了基督門徒的思想、態度和決定。

    耶穌所宣講的齋戒祈禱施捨(參閱:瑪六1~18),是我們悔改的條件和表達方式。神貧與克己(齋戒),關心愛護受傷的人(施捨),像孩子一般與天父對話(祈禱),使我們在生活上體現出真誠的信德、活潑的望德和有具體行動的愛德。

1. 信德召喚我們接受真理,在天主和所有的弟兄姊妹前為此真理作證

    在這四旬期接受並活出基督所啟示的真理,意思是,我們首先要接受教會歷代相傳的天主聖言並被祂觸動。這真理並非由理性構想出來的概念,只保留給少數特選、頭腦聰明或博學多聞的人,而是給我們領受的一個訊息,並且因我們內心的智慧向天主開放而能理解的──天主在我們察覺到祂的偉大之前就已經愛了我們。這真理就是基督本身:基督徹底地擁抱了我們的人性,使自己成為道路──即使嚴苛,卻開放給眾人──為引領眾人到達生命的圓滿。

    齋戒是一種克己的經驗,幫助那些心地純潔的人重新發現天主的恩賜,並且明瞭到人身為受造物的事實,以及是按照天主肖像被創造的,並在祂內得到成全。我們藉著齋戒接受了貧窮的經驗,讓自己成為與窮人在一起的窮人,並以接受和分享愛,來「積聚」愛的財富。我們若這樣理解和實行,齋戒便幫助我們愛天主和愛近人,正如聖多瑪斯所教導的,齋戒的行動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視人如己。(參閱:《眾位弟兄》93

    四旬期是一個相信的時期,是迎接天主來到我們生命中並讓祂「居住在我們當中」(參閱:若十四23)的時期。齋戒包括了斷絕所有讓我們焦慮的一切──例如消費主義或過多的資訊,不論真假──這樣我們才能敞開心胸,迎接來到我們中間的那一位:我們的救主,天主之子,祂一無所有,卻「滿溢恩寵和真理。」(若一14

2. 以希望為我們繼續旅程的「活水」

    耶穌曾向井邊的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但當耶穌說祂可以賜給她「活水」(若四10)時,那位撒瑪黎雅婦人不明白祂的意思。她很自然地認為祂指的是實際上的水,但耶穌說的是聖神,祂要藉著逾越奧蹟豐富地賜予這活水,賜給不會令大家失望的希望。其實耶穌告訴門徒祂要受難、死亡時,已經提到這個希望,因為祂說,「第三天他要復活」(瑪廿19)。耶穌說的是慈愛的天父為他們開啟的未來。我們與祂一起滿懷希望、也因祂而滿懷希望,意思是說,歷史不會因為我們的錯誤、我們的暴力和不義,或將釘在十字架上的罪而中止。意思是說,我們以開放的心接受天父的寬恕。

    在這些充滿憂慮的時期,一切彷彿在變遷且顯得渺茫,此時談希望,似乎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四旬期正是一段充滿希望的時期,我們雖背離天主,天主卻耐心地繼續關懷我們常蹧蹋的受造界(參閱:《願祢受讚頌》,32~3343~44)。聖保祿勸勉我們把希望放在和好上,說:「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在和好聖事中領受罪赦,是我們悔改過程的核心,我們也就能轉而把寬恕帶給他人:我們因領受了寬恕,藉著我們對話的能力,並採取關心人的態度,安慰那些感到悲傷痛苦的人,我們就能將寬恕帶給人。天主賜給我們的寬恕,也能透過我們的言語行為,使我們體驗到一個充滿兄弟情誼的復活節。

    在四旬期,讓我們越來越注意到「帶來鼓勵、心安、力量、慰藉和激勵,而不是會侮辱別人、使人憂傷或忿怒,也不會輕蔑別人的話」(《眾位弟兄》,223)。有時為了帶給他人希望,只要對人和善就夠了,也就是「願意放下自身的煩惱和憂慮而關心他人,給人一個微笑,說句鼓勵的話,在一片冷漠中願意聆聽。」(同上,224

    透過收斂心神和靜默祈禱,那賜給我們的希望就成為一種啟發和內心的光明,照亮了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和選擇。因此我們需要祈禱(參閱:瑪六6),並在暗中與溫柔的天父相遇。

    在希望中度過四旬期,意思是說,天主「更新了一切」(參閱:默廿一1~6),所以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嶄新時期裡,成為在耶穌基督內的見證人。這表示,接受基督帶來的希望--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但天主第三天使祂復活──而且要「時常準備好答覆任何人[向我們]詢問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

3. 愛德是信德與望德的最高表達方式──緊隨基督足跡、關懷憐憫眾人

    愛德樂於看到他人成長。因此見他人受苦、孤單、生病、無家可歸、受輕視或貧困時,也會感到痛苦。愛是心的跳動力,使我們走出自我,並與他人建立分享和共融的連結。

「群體的愛讓社會能夠邁向愛的文明,這是我們全體都感受到的召叫。愛德是涵蓋普世的,因此能夠建立新世界;愛德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為眾人發掘有效發展途徑的最好方法。」(《眾位弟兄》,183

愛是一項恩賜,給我們的生命賦以意義。它使我們把那些窮困的人視為家人、朋友、弟兄姊妹。如果懷著愛心去分享,即使是極小量,也絕不會中斷,反而會成為生命及快樂的泉源。例如匝爾法特的寡婦拿一點油和一些麵,做了餅給先知厄里亞的故事(參閱:列上十七7~16);又如耶穌祝福了餅,把餅擘開讓門徒分給群眾的故事(參閱:谷六30~44)。我們施予人時也是如此,不論我們給的多或少,只要有喜樂單純的心,愛就會源源不絕。 

懷著愛來過四旬期,意思是關懷那些因新冠肺炎而受苦或感覺被遺棄及感到恐懼的人。在這段前途渺茫的日子裡,讓我們記住上主對祂僕人的話:「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依四三1)。讓我們懷著愛德,去安慰和幫助他們明白,天主愛他們有如自己的兒女。

只有經過愛德轉化的目光,才能看到他人的尊嚴,因而能夠承認和重視窮人擁有的極大尊嚴,並尊重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從而讓他們真正地與社會融合。(《眾位弟兄》,187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相信、盼望及愛的時刻。四旬期是一段悔改、祈禱、分享的歷程,邀請我們團體或個人再活出那來自生活基督的信德、天主聖神的噓氣所激發的望德,以及從天父慈悲之心、永不枯竭的泉源所湧流出來的愛德。

願救主之母瑪利亞──永遠忠信地在十字架下、在教會的心中──能以她愛的臨在支持著我們。願復活主的降福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踏上復活之光的旅途。

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大殿

20201111,都爾.聖瑪定紀念日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21年亞洲明愛視訊會議


亞洲明愛視訊會議於一月二十九日下午三點至五點半召開!24個國家47位出席會議!
主題集中在分享各國的疫情近況及應對的愛德援助行動!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寒冬送暖飢餓送餐關懷近人明愛傳愛

   
文/芬芳 
氣象預報2020年入冬最強寒流年底來襲,12 30日氣溫將驟降到10度以下!這波冷氣團寒風刺骨,放眼望去路上行人身著各種保暖衣物,路旁餐廳桌上盡是冒著熱氣的佳餚;但我們可知在漁船上的漁工們如何避寒?在寒風料峭中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就能為遊民們飽胃暖心嗎?


寒冬送暖
勸募冬衣探望關懷

據統計目前在台外籍漁工近12千人,大多是從東南亞來的,他們在船上的生活環境惡劣,更別提避寒保暖,即使在低溫下仍舊穿著短袖短褲。台灣明愛會關懷外籍漁工,這些年每逢寒冬都向外界勸募冬衣送暖,希望漁工們能過個溫暖的冬天。

29日下午明愛會裝滿兩車向慈濟募到的保暖衣物,我陪同越南籍陳文鐵神父與阮紅艷修女到基隆漁港送冬衣。我們3點多到達漁港,港裡有些船隻正在收網,有些則在處理漁貨,漁工們還在工作,這表示此刻有較多的漁工在,我們等漁工們收工下船。當天除了越南籍、菲律賓籍漁工外,還有一車多的衣物準備送給印尼籍漁工,因為神父和修女不懂印尼語,邀請了另一位印尼籍神父來幫忙,希望能多了解印籍漁工們的需求。

在等待的時候,幾位當天休息的漁工前來打招呼,一位明愛會越籍志工徵得他們同意,領我們上船了解環境,剛好船上準備晚餐,烹煮食材的都是他們自己抓的魚,飯菜香味真是誘人,我們有口福嚐到非常可口的的炸魚卵。漁船不大,除去必備的馬達機械器具外,船員住宿空間相 當狹小,這船上共有12個床位,每個床位約莫一張會議桌大小,上下舖各6個,一個緊鄰一個,毫無多餘空間。他們每次出海兩三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就待在這狹小的空間,還要忍受柴油味與機械馬達運轉的轟隆聲,我這才上船沒多久就有點招架不住,真難以想像他們是怎麼忍受的?他們說大概也都得花半年時間才能適應,為我們介紹的那位漁工已經工作12年,過了年就要回越南,不再回來了。

漁工們下工後慢慢靠近,有些穿著短袖短褲,更多是穿著很單薄的上衣長褲,一看到有禦寒厚外套,馬上詢問有無自己的尺寸,我們很快地找出送給他們,他們一拿到就迫不及待地穿到身上,修女趕快又補上毛帽、厚襪、圍巾給他們,看著他們臉上帶著微笑提著衣物離去,想著明天要到的寒流應該有足夠的溫暖應付了吧!

將載去的衣物發送完已近傍晚6點,我有幸陪同神父和修女受邀到越南籍漁工船上晚餐,狹小的空間裡,有人正處理為招待我們特別買的鴨肉,有人正在煮著他們平日的魚料理(也是他們自己抓的),還有人提著一袋蠻牛(平日提神飲料)和汽水進來。修女跟我說這艘船主還不錯,他們有燈可用,有很多漁船在非工作期間是不能開燈的,漁工們晚上就只能靠自己的手機照明,真是不可思議。

不久正宗越式料理擺盤上菜,桌子是大塊保麗龍,椅子是小塊保麗龍,我們8個人圍坐著, 神父帶我們祈禱後開動。一魚三吃,魚頭煮湯,魚身有紅燒,有乾煎,一盤炒高麗茶,一盤炒蝦,中間一碗魚露,是越南人的飲食特色!在座漁工都開懷地和神父修女講話,修女告訴我在越南接待神父修女到家裡用餐,對主人而言是件很榮幸的事。我雖聽不懂他們說的話,耳邊聽著他們的歡樂聲,口裡吃著特別鮮美的漁夫料理,既感動又幸福!

在吃飯時漁工們向神父修女介紹他們家裡的成員,有人家裡有2個孩子,有人有3個孩子,另一個漁工說他的最少,他有6個,真是幽默!他們的孩子大的有20幾歲了,有人秀手機裡的照片給修女看,口中說著家人,臉上揚著幸福。他們上岸時間不長,不太有機會與當地人接觸,中文大概只會說簡單「謝謝」等招呼用語!由於這裡的漁船大小不一,作業型態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拖網,有的則是海釣。船主規定每天的漁貨數量,因此為了達到業績,漁工們一天大概只有3小時的睡眠時間,其餘時間就得不停地釣漁。很多人受不了,3個月就跑了,這裡有一位待了一兩年,是最久的!

聽著修女的轉述,看著這些為家庭經濟努力的大男人,笑談中卻有著這麼多無奈與苦楚, 頓時我眼眶濕潤,也感到更多的心疼。修女說其實這些漁工們不在乎是不是有送東西來,更多的渴望是有人來看望他們,關心他們,這些關懷才能支持他們撐過所面對的各種辛苦。因此,每次來只要有機會一定會留下來和他們聊聊,這點需求在我們要離開時,漁工們握住我的手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

飢餓送餐 領受回饋分享傳愛

2021年新年元月2日,台灣明愛會募集了100 多個料理鍋,配合每周一次為外籍學生提供食物銀行,贈送給在台的外籍生,除東南亞學生外,也包含了非洲外籍生,祝福他們新年快樂,也幫助紓解受疫情影響的生活問題。為了讓這些外籍生們領受關懷之餘也能回饋社會,學習感恩與分享,明愛會邀請他們參與做便當 分送遊民的工作。大家跟隨阮修女及越南學生志工一早上市場買菜,並借用越南餐廳廚房備菜,在大廚協助之下製做便當。

我們一行10多人提著100個便當,從中山北路聖多福堂搭乘捷運到龍山寺,近午到達寺旁公園,已見公園裡滿是人群,多數是老年人,寒風中或坐或躺,或坐輪椅或拄柺杖。一看到我們提著便當走來,有人即出聲說送便當來了,坐躺中的人們都立刻站起來跟著我們走。在公園一角,明愛志工請他們排隊,話聲剛落 下,一長排的人龍即刻出現等著領便當,修女及明愛志工們一一發送便當,拿到的人找地方開始享用這份愛心便當。沒幾分鐘功夫,眼看便當即將發完,明愛志工喊著沒便當了,對不起,對不起!人龍中後段的人嘆息聲此起彼落,無奈地回到原先位置繼續躺下。此時一位婦人走來拿出1000元給我們買便當給遊民們吃。由於她說台語,這群越南青年志工聽不懂,我便走向前謝謝她。婦人跟我說她自己已經90歲了,常常捐錢幫助老人家,當她得知這一群年青志工是越南學生,假日裡動手做便當送給老人家吃,非常讚賞,又加碼捐了1000 給他們做愛心。我為她和阮修女拍了一張合照,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相信螢幕裡這充滿愛心的人,是我所見最美的風景!

這次發送便當的越南青年,其中好幾位是來台的第一年,有些是教友,有些不是。今天的這一幕也帶給他們心裡一些衝擊,看著有那麼多人吃不到便當,也不知道稍晚他們的午餐是否有著落?心裡都有些難過。阮修女趁機給他們機會教育,希望他們學著去關心身邊的人。目前囿於經費,明愛會每月只能發送一次便當。一位志工跟我說,因為他們都還不太懂遊民說的台灣話,因此與我相約下個月一起再來。

港口岸邊的外籍漁工與龍山寺旁公園裡的遊民,是我此生第一次的接觸,之前也完全不了解他們的生活景況。《雅各伯書》25節:「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天主不是選了世俗視為貧窮的人,使他們富於信德,並繼承他向愛他的人所預許的國嗎?」也許這次的經驗,是要我學著在這群人身上去看到天主,發現天主的愛!但願我們都能如同第8節經文:「如果你們按照經書 所說『你應當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的話,滿了最高的法律,你們便作的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