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20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世界和平日文告

202011

「希望作為和平的途徑:

交談、和好及生態皈依」


1、和平──障礙和考驗時希望的途徑


和平是珍貴和美善的,是我們希望得到和整個人類都渴求的。人渴求和平,這希望構成一種生活上的張力,以致有時候,即使現況是艱辛的,「假如它導向一個目標,是可以度過和接受的,如果這目標本身是可靠的,假如是相當遠大的目標,就值得每天努力。」[1] 由此而言,希望是一種德性,促使我們有所行動;它賦予我們力量勇往直前,甚至是在困難重重,障礙難以克服的關頭。

人類的團體,在記憶中和肉體上,都留下許多戰爭和衝突的痕跡,過去的戰爭和紛爭都已發生,但其破壞力卻日漸加強,並特別不斷地打擊那些較貧困的和更脆弱的人。也有些國家,全體人民都在掙扎,為擺脫剝削和貪腐──導致仇恨和暴力產生的桎梏。而至今,許多男女、幼兒和老人的尊嚴,他們身體的完整性、他們的自由──其中包括宗教自由、團體的關懷、未來的希望,仍然被剝奪。有許多無辜的受害者飽受羞辱和被排斥、悲悼和不正義之苦。至於那些制度性的攻擊,對人民和他們心愛的人所造成的創痛,更不必多言。

內戰和國際衝突的可怕證據──經常因殘酷和各種無情的暴力而變本加厲──長久烙印在人類的肉體和心靈上。事實上,每一次的戰爭都是一種兄弟鬩牆的內鬥,它摧毀手足情誼──人類大家庭共同使命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戰爭經常從我們不能忍受我們彼此間的差異開始,而此一彼此間差異卻醞釀一種占有欲和統治欲。戰爭源於人心中的自私和驕傲、誘發摧毀和醜化他人的一種仇恨,以致要排除異己和消除別人。戰爭由於關係的敗壞、霸權野心,濫用權力、對別人的恐懼,以及視彼此間的差異為一種障礙而引發,並導致這所有一切。

正如我最近在日本訪問時所指出的:「我們的世界正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以恐懼和互不信任的心態為基礎,來確保國際上的穩定和維護和平,但這基礎是虛假的,因為這種心態最終卻危及國家民族間的關係,並阻礙任何可能的交談,結果是自相矛盾。和平和國際上的穩定,與任何建立在彼此害怕被對方摧毀,或以全面性毀滅的威脅方式,是互不相容的;只有基於今日及明日,整個人類大家庭的相互依存、共同負責的模式,並從全球的精誠關懷和為將來奮鬥做起,和平和國際上的穩定才有可能。」[2]

任何危及大家安全的情形,導致彼此的不信任和自我封閉。互不信任和畏懼,使人際關係變得更為脆弱,並添增暴力的風險,在這種惡性循環的情景下,使得人們無法建立和平的關係。由此而言,廢除核武的討論,也只能造就一種不實的穩定。

因此,我們不能號稱要藉由全面性的毀滅所帶來的恐懼感、在這一種非常不安定的形勢之下、在世上核武戰爭即將爆發之際,以及自我關閉在冷漠中,來維持安定。結果是:人們作了一些社會和經濟上的決策,但這些決策所開闢的途徑,並非使人類和受造物被看守和照顧,而是遭受丟棄。[3] 那麼,我們要如何踏上和平和彼此互相認識的途徑呢?我們要如何打破那恫嚇和恐懼的畸形邏輯呢?我們要如何化解目前因猜疑而蔓延的那股力量呢?

我們應該追求一種基於我們共同的來源──天主,以及在交談和相互信任中所體現出來的兄弟情誼。和平的渴望早已深深地銘刻於我們人類的心中,以致我們不應滿足於追求其他低於此事的一切。

2、和平的途徑──基於記憶、精誠關懷及兄弟情誼的聆聽


那些「被爆者」(Hibakusha)──廣島和長崎原爆下倖存的人,他們當中有些人,使他們集體的良知如同火焰燃燒直到今日,為向世世代代見證19458月所發生的恐怖事件,以及他們直到今日仍無可言喻的痛苦。他們的見證喚醒並保存受害者的記憶,為使人類的良心在面對統治欲和破壞力時,顯得更為有力:「我們不應該允許,當前和未來的世代忘卻所有已發生之事故的記憶,這記憶確保,並激勵我們要去建造一個更正義和更友愛的未來。」[4]

許多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如同「被爆者」一樣,為了未來的世代,作出不可多得的服務──不僅是要保存歷史上的回憶,好使人們不再重蹈覆轍,或為使歷史上那些虛妄的計畫不再重複,而也是為能使歷史上的回憶──即那從生活經驗而來的結果──成為眾人作決策的根基,激發當前和未來的世代去締造和平。

此外,記憶是希望的遠景:在戰爭和衝突的陰霾中,經常只因回想起曾接受過一個團結關懷的微小舉動,就可使人作出勇敢的,甚至是英勇的抉擇,並能在團體和個人身上釋放出新的能量,重新點燃新希望。

開闢和探索一條和平的途徑,是一種挑戰,更何況其複雜性涉及到利益關係、人際關係、團體間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都是多面向的,而又並非表裡相應。首先,我們必須向個人的道德良知和意志,以及政治意願呼籲:事實上,和平是出自人心的最深處,而且要經常重振政治意願,為能開闢嶄新的途徑,促使人與人,以及團體間的和解,並結合為一。

世界不需要空言虛語。世界需要的,是信念堅強的見證人、締造和平的人──向交談開放,棄絕排斥或操縱的手法。事實上,若沒有令人信服的交談——有意見不同的一眾男女參與其中——為尋求超越意識型態,否則就無法達到真正的和平。和平「應經常由人類去建樹」。[5] 和平是一條我們共同不斷尋求公益的途徑,同時又投身於其中,時時追求共同的利益和遵守法律。彼此相互傾聽,使人相互了解和尊重,直到我們在仇敵的身上認出兄弟的面容。

和平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期投入。這投入需要耐心、尋求真理和正義、尊重受害者的記憶,並逐步地向一個共同的希望開放,而希望勝過報復。在一個法制的國家裡,民主若是基於正義和致力於捍衛每一個人的權利,尤其是弱小者或邊緣化民眾的權利,不斷地尋求真理,民主可以成為這進程一個甚具意義的範例。[6] 這是一項建造社會的工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工作,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在地區、全國和全球的層面上盡其責任而作出貢獻。

正如教宗聖保祿六世所指出的:「[]有平等及分擔責任兩大願望,則勢必追求真正民主的社會。(……)這說明社會教育的重要性。社會教育不獨使人明瞭各人的權利,而且使人知道與其權利密切相關的種種,亦即承認自己對他人的義務。同時,義務的思想及實踐又要看人是否有自制力、責任感和是否接受個人及團體自由的界限。」[7]

相反地,社會中的各種分岐、社會不平等的增加,以及拒絕運用一些方法去促進人性整體的發展,都會危及對公共福祉的追求,但基於語言和真理的力量,且有耐心和努力,則能使人有更大的憐憫之心和具其創意的精誠團結情懷。

在我們的基督信仰生活中,我們恆常地紀念耶穌基督,因為基督獻上了自己的生命,為使我們和好(參閱羅5:6~11)。教會全力參與追求公義的社會秩序,並藉由基督信仰價值觀的傳遞,倫理道德的教導、社會事業與教育工作來繼續謀求公益,並滋長和平的希望。

3、和平──在兄弟情誼共融中和好的途徑


聖經,尤其透過眾先知的話語,提醒每一個人和各個民族,有關天主與人類所定立的盟約。這盟約要我們放棄控制他人的欲望,學習彼此視對方為人、天主的子女、兄弟姊妹。我們絕對不可因他人過去可能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便一言判決,而是要重視他的言語行為所具體表現的諾言。只有選擇尊重的途徑,我們才能打破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踏上希望的途徑。

以下在福音裡這段伯多祿和耶穌的對話,給予我們指引:「『主啊!如果我的兄弟得罪了我,我應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而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瑪18:21~22)。此一和好之路邀請我們在內心深處去尋找寬恕的力量和彼此承認為弟兄姊妹的能力。我們學會生活於寬恕中,我們就越有能力成為締造和平的一眾男女。

和平在社會環境中是怎樣的,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中也會是這樣,因為和平涉及大眾生活的每一層面。除非我們竭盡所能發展出一套更公平的經濟制度,否則不會有真正的和平。正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於十年前,在他所頒布的通諭《在真理中實踐愛德》中所表示的:「若要克服發展落後的問題,不但要採取行動去改善那建基在互換上的交易,也不只是公共援助機制的轉移,而特別是全球性逐步向着不求償及促進共融的經濟活動開放。」(第39號)

4、和平──生態皈依的途徑


「倘若由於我們過去誤解了我們的原則,導致我們將摧殘大自然合理化了,以致對受造界蠻橫霸道,參與戰爭、不義和暴力的行為,我們信徒們必須承認我們未忠於我們應該守護的智慧寶庫」。[8]

我們對他人的敵意、對共同的家園缺乏尊重,或是對自然資源的任意濫用──只把它視為可立即獲利的資源,而罔顧地方社區、大眾福祉和大自然本身,面對這一切可能產生的後果,我們需要一種生態皈依。最近召開的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驅使我們再次發出緊急呼籲,必須在人民的生活團體和土地、現在和過去、經驗和希望之間,發展出一種和平的關係。

和好的途徑,也要求我們聆聽和默想天主賜給我們作為禮物的共同家園──我們的世界。事實上,自然資源、各種不同型態的生命和地球本身,都託付了給我們。為了未來世代的人,我們每一個人要積極且負責地去「耕種和看守」(創2:15)。我們必須改變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更加開放地與他人相遇,並視受造界為恩賜,因為它那反映出造物主的美善和智慧。

上述一切給予我們更深切的動機,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居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園,接受彼此的差異,尊重且歡慶我們所領受的生命,並與人分享,同時致力尋求富於活力的社會環境和模式,以利生命的持續繁榮和整個人類大家庭共同福祉的發展。

我們為生態皈依而作的呼籲,促使我們以嶄新的方式來看待人生,同時念及造物主的慷慨大方──祂將大地賜予我們──並提醒我們那份來自分享和有節制地享受的喜樂。這種皈依是要整體性地去了解,為使我們與我們的弟兄姊妹、與其他生命、與豐富多樣的受造界、與造物主──一切生命的來源──的關係得以轉變。對基督徒而言,生態皈依「使他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成果,能顯示在他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中。」[9]

5、「我們盼望的一切,必得到滿足」[10]


和好之路需要耐心和信賴。除非我們冀望和平,否則不會得到和平。

首先,這意味著相信和平是有可能的,並相信別人也和我們一樣切望獲得和平。我們可以在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中找到啟發:這份愛釋放人,不受限制、不求回報也不知疲倦。

恐懼往往是衝突的起源。因此,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的恐懼,承認在那愛我們和關心我們的那一位眼中,我們是需要照顧的小孩,如同福音「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對他的愛子一樣(參閱路15:11~24)。兄弟姊妹般相遇的文化會打破衝突的文化,使每一次的相遇化為契機,也是天主慷慨聖愛的恩賜,引領我們走出我們狹窄心胸的視野,不斷地鼓勵我們作為唯一天主的子女去活出普世兄弟情誼。

為基督的門徒而言,這途徑同樣受到和好聖事的支持,那是天主為赦免已受洗者的罪所賜予的聖事。此一教會聖事能更新每一個人和改造每一個團體,邀請我們目光轉向耶穌,是祂「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與祂自己重歸於好,因著祂十字架的血而立定了和平。」(哥1:20)而和好聖事也要求我們在思言行為上放下任何暴力,無論是對近人,或對受造界。

天主父所賜的恩寵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既然我們已在基督內獲得了祂的罪赦,我們就能起身,將祂的罪赦帶給在我們時代的一眾男女。聖神日復一日督促我們的思想、態度,好使我們成為正義與和平的締造者。

願和平的天主降福我們,並前來扶助我們。

願瑪利亞──和平之王的母親和世上眾人的母親,陪伴我們,並在和好之路上步步扶持我們。

願世上眾人都能在和平中生活,並充分實現他們心中對生命與愛的許諾。

                              發自梵蒂岡
                                                                      2019128

        方濟各


[1]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諭,120071130日)。
[2] 〈論核武的致詞〉,長崎,原爆落下中心地,20191124日。
[3] 在義大利.蘭佩杜薩島作的證道201378日。
[4] 〈論和平致詞〉,廣島,和平紀念公園,20191124日。
[5]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78
[6] 參:教宗本篤十六世,〈對義大利勞工協會領導人作的致詞〉,2006127日。
[7]《八十週年》宗座書函,241971514日)。
[8] 通諭《願祢受讚頌》,2002015524日。
[9] 同上217
[10] 參閱聖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II218

外籍漁工歡度聖誕佳節

來自基隆、萬里、烏石港和蘇澳的六百多漁民齊聚一堂慶祝聖誕節,他們分別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我們準備了帽子、圍巾、夾克等禦寒衣物贈送給他們做為聖誕禮物


助蒙古偏鄉過冬

中國大陸教區明愛己開始運作並積極參與國外救助,近日為外蒙發起捐助冬衣,天津教友即刻響應。除了購製棉襖外套外,教友也熱心捐助的保暖依物,一起寄送到物資極為缺乏的蒙古國,幫助偏鄉僻壤小村的人民度過寒冬。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移工直接聘雇大遊行

為移工減少仲介的剝削請命。明愛會參與12/8下午全國NGO及移工的大遊行,希望建立直接聘雇雇制度,即不透過仲介,由政府對政府直接聘雇移工,。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移工要求政府對政府直接聘雇



113各國移工在印尼、菲律賓、越南三個辦事處召開記者會抗議母國政府長期放任「私人仲介」剝取移工的血汗並要求廢除私人仲介制度強制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

30年來,東南亞移工不只對台灣的經濟、社會做出極大貢獻,在各輸出國也被稱為「外匯英雄」支撐著母國與家人的經濟然而1992年正式引進移工以來台灣與各輸出國政府卻都透過「私人仲介制度」來卸責規避了在勞動者跨國移動過程中,政所應該扛起的責任

從被收取各種費用仲介費、服務費、買工費、就業市場與資訊被壟斷,甚至被矇騙、被棄之不顧、被暴力對待這些種種「私人仲介制度」所衍生的問題都是最底層的移工在承擔希望藉由移工自發的抗議提醒政府負起應負的責任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愛與生命成長營


自由誠可貴——愛與生命成長營    
/ 阿緻

台灣明愛會每年暑期讓對岸鄉村孩子們引頸期盼的生命成長營,今年8月中旬老師們因應主客觀條件的臨時變化,排除困難,為孩子們圓夢,在為期7天的課程活動中,為他們純真質樸的生命以愛浸潤,撒下福音的種子。大家這次行程中所表現的機警應變、齊心一致,也是為了讓年年帶隊但今年無法成行的劉佬安心休養無所罣礙。

當一行人的班機抵達機場,才知活動場地及方式都得更動。車上的夥伴們開始腦筋急轉彎構思教學對策,當下乘坐另一輛車的夥伴們還在狀況外,哈!所幸夥伴們各個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老到、機動性更是超強!

第一天清晨早餐後車隊將營友學員分別載著40多位孩子到鄉下的小教堂上課另外的40多位孩子則留在原地上課,結果留在原地上課的老師和孩子們所遭遇的序幕是防空演習,必須完成的任務邊上課邊躲避單位派人視查時,須立刻神隱,學習活動力即暫停,孩子們意識到事情緊張的氣氛,在安撫和協助之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乖乖地配合。

由於兩個活動地點衛生條件和環境差異太大,於是第二天換組教學時,只換學生不換老師,繼續分組各自完成不同的教學活動,連晚上計畫好最熱門的觀星課程都被迫取消,只能靠著小連老師利用電子檔案紙上談兵,幸好老師仍能利用課堂牆上的小窗口,隨機應變的將學員分成幾個小組引頸「觀星」課程。本以為假日營隊的學習活動不會再被單位派人來干擾,因此開始合班上課學習,沒想到還是一天被打斷兩次,大夥兒每天神經繃緊,隨時課程上到一半,馬上進入
萬安演習的模式。因此,每天晚上老師們都在商討隔天的課程,活動就在隨時備戰演習的情況之下斷斷續續地進行。

由於營隊活動期間,所有的老師和孩子們活動範圍僅限宿舍、餐廳和講堂,連教堂周邊地區都不能出現身影,當然距離五十公尺外的巷口也不能走出去瞧瞧,一切的理由就是大夥的「安全」。赤子之心的孩子們有著信仰燃熾的心,深深地體會到信仰和自由的可貴,私底下詢問:「我們被迫害了嗎?」

雖然課程常常被迫中斷或取消,然而就在天主的護佑之下,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共患難,也培養了一些革命的情感,老師們也一一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和轉變,從營隊初始的排斥、泠漠、不屑等種種的格格不入,到後來主動積極參與、協助他人、團結合作,在在顯出這些天在營裡的改變,後來隨時跟孩子們分享他們的亮點和點點滴滴,透過孩子們的心得分享和振筆疾書寫出的感謝字句,字裡行間都可看出孩子們的真心真意,令人覺得貼心又感動,讓我們深感此次的不虛此行,以及能跟孩子們一同分享生命與自由的可貴,真是值得啊!

雖然檢討起來活動仍有些缺憾,原本規劃的課程都沒辦法有系統地完成、場地太小、環境又熱,但是當孩子們知道我們即將離開時,很多的孩子泛著淚光、偷偷地編織十字架給每位老師或是搶著跟我們來個真心擁抱。感謝天主給我們此次體驗自由誠可貴的機會,果然天主的安排一切都是美好的!也感謝此次共患難的堅強團隊——向日葵、小蓮、小賀、朱朱、津津、大野狼一起成就了此次艱鉅任務,有您們真好!


跨步走出舒適圈


跨步走出舒適圈    
/ 台北市蘭雅國中
國三 大野狼 

今年暑假,我以明愛青年志工的身分隨著台灣明愛會的志工老師們,前往大陸北方的農村服務,這是我的志工服務初體驗。在家裡,我有位「奶奶」老師,平日裡和她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事事都可向她學習,從來也不覺得還有什麼需要出門習學的,然而此行奶奶帶著我,我又學到了很多很多。出發前原本只是去當志工服務。但是到了當地之後,感受到那群國中生們真的熱情及有趣。我發現他們在課堂裡,大部分的同學都很認真專心,下課後則是盡情快樂地玩耍,很快地,我就跟他們融在一起了。

在志工服務隊裡,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如何當個好老師。明愛會派出的六位老師,每位老師均功力不凡,各個都有自己的專長領域,各個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阿緻老師不僅是我們的頭頭,課程更是生活化,她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絕不會有放空的時候;另一位津津老師,她的教學非常生動,融入了許多現代話術,簡單一兩句,就能將「屁股長蟲」的國中生們控制住,在她「兩性教育」課裡幾招交友之道用語,全場男生如獲至寶般特別認真地抄筆記;教音樂課的小朱老師,她的歌聲可說是完美無瑕、餘音繞樑,是我聽過屬一屬二好聽的歌聲,而且她教唱歌的方式很厲害,連我這個大音痴都能在她的指導下跟著唱起歌來;另外一位小連老師的課程也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雖然他的手工藝課有些許複雜,但是可以看到學生們各個努力著要完成,尤其今年716日是人類慶祝登月五十周年,小連老師設計的天文課程,更是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我們還有小賀老師及小小賀老師,雖然有兩天臨時改變上課的地點,但因兩位老師臨機應變的教學能力,依舊是帶領著學員們在歡樂、愉快中完成了兩天的課程。

很快地,我就把原先自以為是的主觀想法全部拋諸腦後,跟著在地學生們很自然地一起互動和討論。記得有一天,我跟同學們一起上課,那是我最不擅長的一節課——團隊合作,因為一直以來,在學校擔任班長的我,常常交代別人做事,而且,做任何事,能自己獨自完成就自己完成,這會兒輪到被別人指揮的時候,真是不太習慣,再加上跟他們語言表達溝通仍有些差異,合作就更形困難了。雖然各組在撞關遊戲時,我完全不用做任何事,最後我們這組還是撞關成功,但在整個過程中,我也嘗試了許多第一次的經驗,也終於體會到了所謂團隊合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更體會出奶奶常常對我說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啦!

我們服務的點是在鄉下農村,所以三餐都是一個固定的主菜——饅頭,加上一兩樣配菜,為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來說,吃起來卻是別有一番風味。今年的夏天,走出舒適圈,參加大陸農村的夏令營,真的是受益良多,不僅增廣見聞,更是結交了許多參加營隊跟我同樣是中學生的朋友。當然,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老師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及熱心的明愛服務精神,真的讓我很佩服、也很感動。
如果還有機會,我將再次以明愛青年志工身分追隨老師們前往服務。
各位老師,謝謝您們!








2019全國明愛年會

2019全國明愛年會






台灣明愛會代表們繼今年523-28日出席在羅馬教廷召開之國際明愛會總大會後,於718-21國際明愛會前任總秘書長阮先生(Michel Roy)及亞西西方濟各會士安東尼(Antonello Fanelli)神父來台參加由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主辦的「第十九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介紹天主教如何將宗教信仰付諸行動,為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緊接著國際明愛會主席塔格萊樞機主教(Cardinal Luis Tagle)、秘書長Aloysius John、教廷前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總主教鐸瑪士(Silvano Maria Tomasi)與亞洲明愛會代表應邀來台參加725-26日由內政部移民署主辦、梵蒂岡教廷國際明愛會協辦之「2019防制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bating Human Trafficking)。台灣明愛會的代表們有幸參與了前述3次重量級會議,學習到不少知識及行動策略,體認到全球均意識相關議題的重要性,並為天主教會長久以來從基層上至教廷高層致力於防制策略的提供與宣導,受到與會人士的肯定而深感為榮。

台灣明愛會於86-8日在花蓮教區明愛會的悉心規畫與接待下,召開一年一度7個教區明愛人之聯誼年會。今年各教區傳教協進會主席亦首度受邀出席會議,並且享有發言及投票權,因此,他們的參與為全國明愛年會增色不少。年會於86日下午2:30由大家長黃兆明主教主禮感恩祭揭開序幕,黃主教在證道中分享了他參加國際明愛總大會豐富精采的內容(參見天主教周報54920-21)

此次年會因有教區明愛及台東聖母醫療團同仁精心安排,全體與會者均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受,更體驗到在後山服務的團隊精神。「聖母農莊」原是荒廢多年的職訓中心,他們竟能化腐朽為神奇,現在已是一處美侖美奐的多功能服務中心。台灣明愛會在教會四旬期募得的愛德善款,亦曾挹注此神奇變化的農莊與香草園烘培坊,這裡真是舉辦簡樸生活體驗營的好地方。感謝天主的眷顧、愛護、與陪伴,有天主在就有「希望」!

年會中評審通過國內22件申請今年四旬期愛運動善款方案,均獲補助。台灣明愛會自許要對國際上遭受天災人禍的災民需求,做到永不缺席的行動,因此,亦不斷地響應國際明愛總會的呼籲與請求!

在閉幕感恩祭中黃主教諄諄期勉,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小兄弟們的需要,台灣明愛會要更積極地在各教區與堂區內推動愛德行動,並且組織生力軍——「明愛青年團」。

2019海外服務團派遣祝福禮


台灣明愛會泰北華校師培服務團派遣暨祝福禮


69日聖神降臨節當天上午在台北中山北路12號中央大樓9樓會議,台灣明愛會為今年暑期赴泰北華校師培服務團的志工教師們舉行派遣暨祝福禮。就在10個小時之前,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神降臨節前夕彌撒,講道時強調領受天主聖神,胸懷慈悲服務於人,正是預先為志工教師們做了最具深意的派遣,教宗鼓勵教會走出去,實際關懷那些有需要者,傾聽他們的呼聲,向他們展示天主的慈悲。


禮儀由泰籍蘇樂神父、僑務委員會僑教處林季蓉副處長、以及台灣明愛會執行長李玲玲修女共同主持。今年首次邀請到由泰國傳教會派來台灣的蘇樂神父為泰北志工主禮派遣降福禮,神父目前在新竹教區學中文,未來將在桃園地區為泰國來台工作的移工服務。5月底出席國際明愛會2019年度大會,甫自梵蒂岡返台的李修女在歡迎詞中特別感謝志工教師們為泰北師培中華文化傳承所做的貢獻,許多老師們都是一去再去,行前用心準備教材,付出時間、出錢出力,因為有這些老師們的慈悲胸懷無私奉獻,明愛會的泰北服務才能繼續向前走。目前泰北山上的孩子們因為學習中文具有較為優渥收入工作的利基,對學中文已是趨之若鶩,明愛會樂見他們生活獲得改善,歡迎有更多的團體一起投入泰北文教工作,明愛會將走向更需要的偏遠山區去提供關懷與服務。修女在出團行前更是不忘諄諄提醒生活注意事項,祝福大家平安去返,散播愛心送出關懷,帶回心靈的豐盛與愛。

僑務委員會僑教處林季蓉副處長特別感謝明愛會40年來對泰北這個具有特殊歷史背景地區華人同胞的文教深耕與關懷,唯有宗教無私的傳愛情操,才能如此不求回報地持續奉獻。她特別向在座即將赴泰北服務的老師們說明僑委會在泰國所做的服務,包括因應需要,新編四冊華文進階教材今年下半年將可提供使用;近年聘請台灣教師至泰北教書,每月補助500美元,由於年支出預算過高,改為補助僑生學成返鄉教書,每月視年資補助120-200美元,但僑生畢業後外界誘因太多,仍不足以吸引學生返鄉教書。今年除支援泰北華校教學7名替代役外,更是全額補助建華高中的師資培訓班學生30名。林副處長特別請託老師們藉服務之便,協助僑委會向泰北學生說明並鼓勵透過3+4 僑生技職專班來台就讀。該專班係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延攬東南亞地區僑生,專班採用輪調方式授課,3個月在校上課、3個月在廠實習,學生可修習課業,並習得技術;完成3年高職學業後,可以相同方式繼續就讀4年科技大學。目前開放招收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及柬埔寨等地區學生申請。另僑委會特別提供學費補助與就學貸款信用保證等優惠措施,以協助清寒學生安心來台就學。

今年泰北師培分1.聯華復華組、2.邊龍光華組、3.滿星疊大同組、4.伴懷崇聖組、5.馬房振華組、及6.領隊組合計23位團員,各組組長都是已去過泰北多次的資深老師。其中聯華新村的師培研習原已停辦多年,經該校李銘亞校長提出需求後再度出團,由去過2次的台南教友翁宏傑老師擔任領隊,該組4位志工老師均為教友。擔任邊龍光華組組長的吳淑丸老師亦帶領多次彩繪與社造關懷團,深獲泰北老師高度學習興趣。曾經兩度前往泰北參與師培工作的鄭美芝,今年鼓勵女兒伍庭萱與同學黃嘉誠,前往馬亢山安康農場旁位於邊境的馬房村振華小學入班教學10天。領隊組由台灣明愛會國際志工組姜樂義老師擔任領隊,夫人鍾碧玉夫唱婦隨亦是投入泰北文教服務的明愛志工,五年前即開始執行「閱讀書箱」計畫,致力推廣泰北華校閱讀,與國內長期為弱勢兒童募書計畫的李映慧老師合作,為泰北兒童募集童書繪本,鼓勵師培各組學員介紹學童閱讀;領隊組並設置行動書車,由鍾老師以說故事方式導引學童閱讀興趣。本年度除增添書箱外,明愛另將募得100餘冊繪本交予文藻大學團隊帶往泰北。

今年各組前往泰北去回時間不同,聯華組8/1-8/10,邊龍組7/21-8/3,滿星疊組7/10-7/30,伴懷組6/30-7/21,馬房組7/26-8/9,領隊組7/26-8/9

接著團員們齊唱〈讚美之泉〉,並接下由李修女手中傳遞象徵「傳愛與傳承」的愛火燭光,志工們手持燭火宣讀教師守則;在〈愛的真諦〉歌聲中,蘇樂神父為今年赴泰北及大陸服務志工老師逐一覆手降福,求聖神光照大家此行平安,順利完成任務,生命因此更加豐盛;隨即由僑教處林副處長及台灣明愛會執行長李玲玲修女為每組團員授明愛會旗,整個儀式簡單而神聖。

天主教明愛會於40年前應泰北孤軍需求,進行田野調查,開啟日後協助當地華校師資教學與文教活動培訓、認養學童學費、資助教師薪資、興建校舍等長期關懷泰北華人工作,近年增加社區營造與文史服務。感謝每年均有來自各界的恩人們捐款,使泰北工作得以持續不間斷。謹在此邀請大家繼續支持,並為泰北的工作順利祈禱,我們與泰北有約,讓愛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