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請協助外籍漁工度寒冬


各位貴人,好朋友:平安!

天氣又開始轉冷了尤其在海上更是寒氣逼人整年在海上捕魚的外籍漁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停止在海上的工作
頭城仁愛會的阮修女打電話來感謝新竹明愛會的蕭麗卿女士及一些善心人士去年大力捐助毛線帽、夾克外套、雨鞋等並請求我們今年繼續幫忙募集漁工們所需要的衛生衣、毛線帽等以協助這些外籍漁工度過寒冷的冬天
希望各教區堂區或個人響應這項仁愛救助
捐助物資請寄至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51號 聖多福堂 陳文鐵神父
電話(02) 2594-7914,(02) 2593-6422 
詢問請洽台灣明愛會電話:(02) 2381-2140
我們先代受惠的漁工們感謝各位善心人士願天主祝福您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高雄教區響應第二屆世界窮人日舉辧祈福共融餐會

                           文 曾婉玲/ 圖 潘志鵬 (高雄明愛提供)

響應教宗方濟各2018第二屆世界窮人日文告,呼籲所有主教弟兄、司鐸們、執事們:「接受覆手是為服事貧窮的人」。高雄教區遵循基督愛人的精神,呼應教宗的文告,於主曆20181118日下午6點,邀請身邊生活貧困的人,在高雄玫瑰聖母聖殿廣場舉行《祈福共融餐會》,席開24桌,由高雄教區明愛會承辦,高雄教區傳協會與第一鐸區協辦。
晚宴開始,高雄教區劉振忠總主教、明愛會神師錢盛義神父、前神師杜勇雄神父、明愛會單忠水會長、第一鐸區鐸長林吉城神父、傳協會杜國珠主席,以及第一鐸區各堂主席和明愛會志工,歡喜站兩旁列隊拍手,迎接貴賓入場,由各桌桌長引領,讓每個貴賓都被尊重與歡迎,開心入座。
劉總主教歡迎詞時表示:「教宗提醒每年11月最後第二主日,基督徒要邀請身邊弱勢,辦桌一起用餐。今天是耶穌邀請你們來參加的」。今晚所邀請的來賓都是經濟弱勢,包括曾經申請明愛會急難救助者。
每個貴賓都不同背景,來賓A:三位小兄弟還在學,父親口腔癌四期無法工作,幼年母親就去世,租屋,兄弟們從國中就開始扛家計打工養家;來賓B: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父不詳母再交男友,將孩子拋棄給外祖父母,租屋,外祖父擔任警衛,薪資兩萬多,和鹿野苑基金會每月1,500學雜費補助;來賓C:一家3口,租屋,父親健康不佳,打零工維生,工作不穩定,母親為清潔工,兼差三份清潔工作;來賓D:國小小兄弟與母親、阿姨和外祖父母同住,租屋,一家生計僅靠母親月入兩萬,和阿姨微薄收,祖父洗腎身體狀況不佳。來賓E:幼稚園的孩子與工作受傷無法工作的父親,和打臨工的母親,租屋同住。來賓F:左手斷肢的肢障遊民朋友,沒有住屋,住在偏僻的橋下,為了參加此次饗宴,特別把自己清洗乾淨,香噴噴與會,回程被載到屏東東港,還需騎15分鐘車程的腳踏車,才可到家(橋下)

當晚最特別的是一位國小三年級的男孩「小品」,父不詳、母改嫁另組家庭,他被拋棄在低收又租屋的娘家,由祖父母、阿姨撫養,全家只靠一位擔任收銀員的收入和祖父母老人年金貧困度日,經濟所逼,家人計畫將「小品」送至育幼院減輕家中負擔,愛宴幾天前「小品」的外祖父去世,愛宴時,不是教友的「小品」怕剛去世阿公不開心責備他,不敢多吃。劉總主教知道後,貼心地在晚宴開動時,走到「小品」那裏祝福他,「小品」迅速雙手合十靜靜接受降福,劉總主教輕聲地說:「我們一起為阿公祈禱,也告訴阿公,今天你是來參加天主教的餐會,阿公很疼你,不要害怕,今天你可以吃,阿公應該會很開心看你吃,耶穌愛你,也會降福你」!「小品」馬上接:「阿們!」開心地享受晚宴,總主教溫暖了孩子的心,也除去孩子害的心。
為時近兩小時的愛宴,穿插著精彩節目,熱鬧又溫馨,結束前,每位貴賓都領到一份全聯禮卷當伴手禮。晚宴結束,所有明愛會工作人員列隊兩旁,唱歌歡送所有貴賓離席,圓滿完成「愛的饗宴祈福共融餐會」。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第二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18年第2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1.「卑微(貧困)的人一呼號,上主立即俯允」(詠三四7)。我們許多的兄弟姊妹,通常我們慣於稱之為「貧窮的人或卑微的人」,他們經歷著各種不同的痛苦和被邊緣化的情況;當我們受召予以面對時,聖詠作者的話語,成為我們的話語。寫這些話的人,並不見外於這些狀況;正好相反,他直接經歷了貧窮,卻仍然把它轉變為對上主的讚美與謝恩。今天,這段聖詠也容許我們深入這許許多多不同形式的貧窮,並去了解誰是真正的窮人;我們受召要正視他們,以聆聽他們的吶喊,並認知他們的需要。

首先,我們得悉,上主垂聽那些向祂呼喊的窮人,並且善待那些想在祂內尋求庇護的人;他們的心靈因悲傷、孤獨和被遺棄而破碎。祂垂聽那些尊嚴被踐踏,卻仍然有勇氣舉目望天,為能領受光明與慰藉的人。祂垂聽那因虛假正義之名而受迫害的人,那些被不公義的政策所壓迫的人,以及那些受暴力脅迫的人;他們都知道只有天主是他們的救主。從這祈禱,流露出來的,首先是要全然交託並全心信賴天父的感覺──祂會垂聽並接納。「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3)。正因如此,我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耶穌透過這端真福所要宣講的是什麼。

這獨特的經驗,就算使用許多方法,也都不足以,也不可能全然的表述,但我們依然渴望將之傳達給別人,首先就是向所有如同聖詠作者那樣貧窮卑微、遭受遺棄和被邊緣化的人們。事實上,任何人都不應自覺被天父的愛所排拒,尤其是在一個經常高舉財富為首要目的,並引導我們走向自我封閉的世界裡。

2. 聖詠第三十四首用三個動詞來凸顯窮苦卑微人的態度以及他與天主的關係。首先是「呼號」。貧窮的狀況是無法以一言道盡的,但卻轉而成為上達天主耳中的一種呼號。窮苦卑微人的呼號要傳達什麼?不就是他的痛苦和孤獨,妄想和希望嗎?我們可捫心自問:這種呼號能上達到天主台前,卻怎麼無法進入我們的耳朵,我們甚至漠不關心、冷淡無情?在像世界窮人日這樣的日子裡,我們受召去作一次嚴格的良心省察,以明白我們是否真有能力聆聽窮苦卑微的人。

為了能認出他們的聲音,我們必須在靜默中聆聽。如果我們講太多,就無法聆聽他們。許多企圖解決問題的行動,雖是有價值的和必要的,但我恐怕它們只是使行動者得到自我滿足,而沒有使窮苦卑微人的呼號得到聆聽。事實如此,當窮人的呼號響起,我們卻未能有一致的反應,無法同理他們的情況。眾人都被困在一種文化裡,即一種孤芳自賞且過分自我照顧的文化,以致於以為一個利他的舉動已經足夠,不需要藉此投身其中。

3. 第二個動詞是「回應」。聖詠作者說,上主不僅垂聽窮苦卑微人的呼號,而且也回應。祂的回應──整部救恩史都可以證實--是充滿愛的分享,設身處地為貧窮人著想。當亞巴郎向天主表達自己渴望能有後裔時,雖然他和他的妻子撒辣依當時都已年老、且仍無子嗣(參閱:創十五1-6),但天主回應了。也正因如此,梅瑟藉由那焚而不毀的荊棘叢的火得到啟示,知道了天主的聖名,又得到使命,要帶領以色列人民出離埃及(參閱:出三1-15)。天主的回應,在以色列子民行經曠野時,不斷地重新獲得確認:不論當他們感到飢渴交迫時(參閱:出十六1-16;十七1-7),或者當他們陷於更淒慘的境況之中,即背棄天主的盟約及敬拜偶像。(參閱:出三二1-14

天主常用救援的行動來回應貧窮者的呼號,以治療靈魂與肉體的創傷,並伸張正義,幫助他們重新度有尊嚴的生活。天主的回應也是一項請求,為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們,能盡人之所能,效法祂的作為。但願世界窮人日成為散布世界各地的全體教會一個予以各個地方,各種不同窮人的微小回應,讓他們的呼號不致於落空。它在貧困沙漠中很有可能如同一滴水;但它也可以為所有處於急需中的人們,成為一個彼此分擔的記號,使他們能經驗到一個弟兄或一位姊妹積極主動的臨在。那些貧窮卑微人所需要的,不是權勢的授予,而是那許多聆聽他們呼號的人們,能投身他們的生活。信友們的關心不能被限定成一種援助而已,儘管在一開始可能有必要,也合宜,而是一種「愛的殷勤」(《福音的喜樂》199),那能使人因此備感尊榮,並為尋求他的最大益處。

4. 第三個動詞是「釋放」(liberare。聖經中的貧窮人篤信天主會為著他們的好處,適時介入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重獲尊嚴。貧窮其來有自,是由於自私、驕傲、貪婪,和不公義所造成的。這些罪惡,自有人以來,就已存在,許多無辜的人亦被牽連其中,身受其害,就社會面帶來悲慘的後果。天主釋放的行動,為那些向祂表露自己憂傷與痛苦的人們,是一項救恩的行動。貧窮的牢獄,已因天主的干預,為祂的德能所摧毀了。許多篇的聖詠都陳述並頌揚救恩史,它在貧窮人的個人生命中,反映出來:「祂沒有輕看或藐視卑微人的苦痛,也沒有向他掩起自己的面孔,而卑微的人一呼號上主,上主立刻俯聽。」(詠二二25

能仰瞻天主的面容,這是一個記號──祂的友情、祂與我們接近的記號,是祂救恩的標記,「因為祢曾俯視了我生命的慘狀,體會了我心靈所受的悲傷;反而使我穩立於廣闊之處」(詠卅一8-9)。給貧窮的人提供一處「廣闊的空間」,也就是等於「救他脫離獵人的繩」(參閱:詠九一3),在他行走的道路上,為他移開那已伸張的陷阱,使他能夠快速的行走,並以平靜的眼光看待生命。天主的救恩,像向貧窮的人伸開的手,給予迎接、保護,並且容許他經驗到他所需要的友情。從具體而可碰觸的接近開始,一條真實的釋放之路才能顯露出來:「每個基督徒和每個信仰團體都蒙召成為天主的工具,為窮人的脫貧和進步效力,讓他們能完全融入社會。這要求我們對窮人的呼喊要珍而重之、細心留意,並幫助他們。」(《福音的喜樂》187

5. 許多窮人認同馬爾谷福音中所說的巴爾提買(參閱:谷十 46-45,這是使我感動的原因。瞎子巴爾提買「坐在路旁乞討」(46,聽到耶穌經過「就喊叫說:『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參閱:47。「許多人就斥責他,叫他不要作聲,但他越發喊叫」(48。天主子垂聽了他的呼號:「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瞎子回答說:「師傅!叫我看見!」(51。福音的這一章節實現了聖詠中所宣告的承諾。巴爾提買是一個貧窮的人,失去視力及工作的基本能力。時至今日,有多少情況導致在生活上各式各樣的不穩定!儘管人類非常進步,然而缺乏基本生存之道、因疾病導致工作能力下降而被邊緣化、不同形式的社會奴役等等情況仍然存在。今天有多少窮人如同巴爾提買一樣,坐在路旁思索他們生存的意義!有多少人在自問,為什麼他們會淪落至此,以及如何能由此跳脫!他們等待著有人來接近他們並且說:「放心!來!祂叫你呢!」(49

不幸的是,現實發生的經常與此相反;窮人們所聽見的,都是斥責的聲音,要求他們不要作聲,要忍耐。這些都是荒腔走板的聲音,出於對窮人的恐懼;他們不但被認定是窮困者,更被視為是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性的帶原者,他們打破日常生活的習慣,因此,必須予以排拒及遠離。我們傾向於在窮人與我們自己之間,拉出距離,卻沒有發現,如此的行為,使我們遠離了主耶穌;祂從不排拒他們,反倒召叫他們到祂那裡去並給他們安慰。針對在此情況信徒應有的生活方式,先知的話語,格外適切:「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的人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依五八6-7。如此的行為,使罪可以得到寬赦(參閱:伯前四8,使正義在它的道路上行走,而有一天當我們向上主呼號時,祂也將回答我們說:「我在這裡!」(參閱:依五八9

6. 貧窮的人是第一批有能力認識天主臨在的人並在他們的生命中見證他們與天主的親近。天主信守祂的承諾並且在黑夜的昏暗中,祂也不缺少祂的愛與祂慰藉的溫暖。然而為克勝貧窮的劣勢必要的是他們要察看到有弟兄姊妹關心他們並使他們感受朋友之愛和家人的歸屬感,藉此打開他們的心和他們生命的門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發現「拯救的力量在運作」,並「把他們放在教會生活的中心」(《福音的喜樂》,198

在此一世界日中我們都被邀請要把這一篇聖詠的話語付諸實行:「貧困的人必將食而飽飫」(詠二二27。我們知道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在祭獻的禮典之後會擺設宴席。在許多的教區裡去年也有過一次的經驗──豐富了第一屆世界窮人日的慶典。許多的人找到了家的溫暖一頓宴會餐飲的喜悅,以及那些藉著分享一頓簡單且具有兄弟情誼餐點的人們的精誠團結。在今年以及在未來,我也想以喜樂的精神來慶祝這世界日,為重獲共聚一堂的能力,在團體中一起祈禱並共同分享主日當日的用餐。這是一種將我們帶回初期基督信友團體生活的經──路加聖史用原始和最簡樸的方式所描述的「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宗二4244-45

7. 基督信仰團體每天都採取行動,為給予那些在我們眼前許許多多形式的窮人親近和慰藉的記號通常,與其他非基於信仰,而是基於人道關懷的組織合作能帶來我們無法獨自能够實現的支援。若我們承認在這廣大的貧窮世界裡我們的支援也是很有限脆弱並且不足,我們便會他人伸手求助,為使彼此間的合作能更有效益地達到目標。我們是因信德及愛的誡命的催迫而行動而我們要懂得認同其他的援助方法,以及其他關懷團體所追尋的部分同樣目標;只要我們不要忽視我們自己獨有的特質即要將所有人帶到天主那裡助入成聖。與不同經驗對話和提供我們謙虛的合作,毫無任何意識要當主角,這是我們所作出合適及完全符合福音的回應

服務窮人,沒有必要去爭取首席地位我們反而要能够謙卑地承認所有的舉動,都是聖神所激發而使之成為天主的回應及臨近的標記當我們找到走近窮人的模式時我們知道首席地位是屬於天主的是祂打開我們的眼睛和我們的心引領我們歸正窮人所需要的並不是誰來當主角而是那自我隱沒和不記行善的愛真正的主角是上主和窮人凡是獻身於服務的人,就是天主手中的工具,使人能認出祂的臨在及救恩聖保祿宗徒在書信裡提醒格林多的基督徒--他們在尋找最珍貴的神恩上彼此間競爭;「眼睛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們』同時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們』格前十二21)。宗徒就作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注意到身體上所有的肢體似乎較脆弱都是更必要的22);些「我們以為是身體上比較欠尊貴的肢體,我們就越發加上尊貴的裝飾我們不端雅的肢體,就越發顯得端雅,至於我們端雅的肢體,就無須裝飾了23-24)。保祿在作一個有關神恩的基本教導時,他也教育該團體,在面對較脆弱和較貧困的成員時要有福音的態度基督的門徒不應輕視他們覺得他們可憐反而蒙召要尊敬愛護優先對待這些成員,深信他們是耶穌在我們中間的臨在。「你們對我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

8. 在此,我們看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世界的生活方式,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多大──這世界稱揚追尋和效法那些有錢、有勢的人邊緣那些貧窮的人,並認為他們是廢物和一種恥辱宗徒的話正是一種邀約,為使我們與基督奧體中較軟弱和較貧乏的人的精誠關懷達到福音的圓滿:「若有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十二26)。同樣地在致羅馬人書保祿也勸勉我們說:「你們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不可心高妄想卻要俯就卑微的人」十二15-16)。這是基督門徒的聖召、一個要以恆心追求的理想――在我們日漸懷有「耶穌基督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

9. 我們因為有信仰的引領希望的話語自然而然成為本文的結語通常是貧窮的人打破我們的冷漠――這冷漠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觀過於急功近利所致窮人的呼聲也是一種懷有希望的呼喊藉此表示有信心被釋放。此希望基於天主的愛――天主從不遺那些信賴祂的人參閱:八31-39)。聖女大德蘭曾在她《全德之路》中寫說「神貧是個寶貝,世上一切好事,盡含其內。神貧具有很大的統治權。我是說,那根本不掛念世上美物的人,神貧再次賦予他統治一切的權柄」(5。在我們能够分辨真正的財富時,我們在天主前成為真富,而在我們自己和別人面前成為有智慧的人。正是如此:在我們能賦與財富正確及真實的意義時我們即在人性上成長,並成為有分享能力的人

10. 我呼所有的主教弟兄司鐸們是執事們因為他們接受覆手是為服事貧窮的人參閱:宗六1-7),連同度獻身生活者,以及眾多的男女平信徒他們特別是在堂區修會及各種活動中,可使教會對窮人的呼聲所作的回應變得可觸摸共同活出這世界日,使它成為新福傳的特殊時刻的人向我們作福傳,同時每日幫助我們了解福音之美。我們不要讓這一個恩寵的機會偏於空幻。讓我們大家在這一天都感受自己在他們面前是負債者因為彼此向對方伸手才能實現信德所支撐的救贖性的相遇使愛德有所作為並使望德持續平穩地一路前進,走向即將再臨的上

教宗方濟各
發自梵蒂岡 
帕多瓦聖安東尼紀念日,20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