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環保簡樸到泰北







區紀復/2017.7.10

   「心懷大愛做難事,身體勞累心情喜。」是今年夏天隨著台灣明愛會志工行到泰國北部十二天教育服務的感覺。



    我在鹽寮淨土過簡樸自然靈修的生活將近三十年了。近十年有機會就向外傳揚這些生活理念。有香港,澳門,中國大陸甚至海外。今年緣份剛到,在我們去大陸之前有一段時間可以到泰北一些華文學校傳給他們的教師及學生有關環保簡樸的觀念。我很早(鹽寮開始)以前就曾到過曼谷參與教會的國際會議,也認識幾位泰國修女、教友,就有了一點點感情,有機會就願意付出一些心力,教育服務。去的是華文學校,增加力量再多一些。

    泰國北方大都是山區樹林鄉村,與緬甸,寮國交界,與中國雲南也接近,只有清邁、清萊是較大一點的城市。而且想不到,由花蓮可飛香港,再轉機就直達清邁。我們要去服務的起始點。轉機要等幾小時,但機票却只要四千多台幣,很便宜。我們到清邁才與志工教師們會合,共六人。明愛會安排了,五所與明愛有關連的中學,我們在每所學校講授二三種課程。環保簡樸、繪本閱讀、汽球造型。我和秀娟負責的是環保簡樸。每所學校多少受明愛會經濟及課程教育支持的,每年都會來支助,已有36年了。每年的課程就看有什麼志工教學者的專業而決定。對象都是會華文的教師及學生,人數有多有少。看學校大小而定。這些學校分佈在泰北的清邁及清萊府,大都在山區上,由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校需要自備汽車來往,沒有公共交通的方便。我們六人租了一部十人汽車全程運輸包括數箱教本。山區上都是小公路,彎彎曲曲,穿越很多鄉村聚落,大都是高腳茅草,竹子屋,學校即已建得水泥堅固了,每到一處我們都要往到附近小鎮的小旅舍。還好有一兩處是旅遊景點,旅舍比較舒適一些,有一處是明愛會以前的志工創立的女性收容中心聖愛之家。我們可以打地舖過了兩夜,我和秀娟負責講授的課題是環保簡樸,每次大概只有一堂課45分鐘的時間,我們就先用台灣大愛電視台2008報導鹽寮淨土的影片“海嘯中的清平浪”,簡介一下我們的環保簡樸理念,我們過的是出世生活,却是入世的關懷,簡樸自然的生活雖簡單,但不缺乏,且是心甘情願的樂修,盡量不受物慾的誘惑,節儉不浪費,惜物惜福。解決生活問題盡量使用頭腦,不是用金錢。他們有不少教師感動,有年輕的也想學習,教師中有些是由台灣來,有由大陸來,短期服務。我們同時也希望這些理念轉教給學生們,尤其是「膠袋修行」。如何面對世界受膠袋膠瓶影響越來越嚴重的情形。主要來自人的生活行為不好,用得太多,用後隨便拋棄,而使膠袋膠瓶無所不在,殘破之後還毒害大自然及各種生物,這是“歪行”,就要“修正”,不多用不亂棄。進一步要“修好”,將它收拾起來,放好再用,要了解這些膠袋的特性與製造污染的原因,就是“修真”,然後“修善”,用善意去處理,再用,減用,少用,增加這些動力即是“修美”。收拾處理是要有藝術創意,就容易繼續下去,及傳揚給別人,尤其是後代人樂意接受。最後即是“修愛”了,由於我們對人對自然對上天的大愛精神,才心甘情願,堅持實踐這修行!

     在泰北前後十二天,到了五個講課的學校,之間路上順便去看一些名勝景點,有國家公園,文史館,戰爭紀念館,教堂,寺廟,難民營,森林公園,峽谷,大象園…由第一天到最後車行一千三百多公里,由清邁開始,回到清邁,然後我們就到中國大陸雲南昆明。開始今年第七次的中國萬里行,兩個月到七八個城市,繼續傳揚鹽寮各種理念。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天主教的明愛會 CARITAS

- 李克勉主教專題演講

  今年全國明愛年會有幸邀請到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做專題演講-「天主教的明愛會(CARITAS)」。李主教特別提醒我們有必要在堂區成立明愛小組教區所成立的明愛會是因為我們的信仰是「愛主愛人的信仰我們的信仰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己人的小圈圈應該走出自己的舒走向他人的苦難傳播福音的喜樂活出與天主他人及自己的共融關係
 李主教從最近的兩任教宗所寫的四個通諭來介紹明愛會-CARITAS透過教宗的通諭使我們認識瞭解教會的信仰內涵「天主的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包含了對人的尊嚴家庭的價值及對社會生態環境的重視我們應將這些態度內化以從事教會的仁愛服務工作
天主教的仁愛慈善機構與一般的NGO的不同在於「天主的愛,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天主是愛」通諭指出全教會仁愛機構是從「明愛會開始而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仁愛工作不只是外在的仁愛行為更應有內在與天主深厚的關係做根基體認到天主先愛了我天主在我內的愛滿溢我必須將此愛傳給他人讓他人也同樣經驗到天主並由經驗到天主中體認到人的尊與價值透過教會「愛的團體去實踐傳播天主的愛藉由愛德服務建立與自己、天主及他人和共融的關係
現任教宗方濟各的三個通諭分別是「福音的喜樂、「願祢受讚頌」、「愛的喜樂」,幫助我們有更開擴的胸懷面對天主所賜予的一切生命
 「福音的喜樂指出生命的根源是耶穌與耶穌相遇會使我們心靈和生命充滿喜樂教會需要更新需要走入世界與苦難的人在一起教宗方濟各說:「我寧要一個走到大街上歷經波折連連、傷痕累累和髒兮兮的教會也不要一個固步自封、只顧安全而抱病的教會…。」「耶穌沒有家祂的家就是人群,是我們祂的使命是向眾人打開天主的門成為天主愛的臨在。」李主教表示教宗期許我們,走出自我與他人相遇、打開我們的生命、堂區的門,『走出去』,讓我們彼此靠近,將信仰的光和喜樂帶給他,尤其是那些遙遠的、被遺忘的、需要被了解、安慰和幫助的人們。讓我們走出去,將耶穌基督的生命傳給每個人。讓我們的堂區更接近人群成為活生生的共融和參與的環境和完全以傳教為重的團體
 「願祢受讚頌這篇通諭說明了全球暖化、污染、科技及生態失衡等問題。從道德和環境生態的角度,呼籲每個人都應承擔起照料這個共同家園的責任,以確保地球可以繼續適合人類居住。教宗也期待我們以基督信仰的靈修來自我節制、知足常樂、回歸簡樸生活,感恩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並在靈性上超脫誘惑並懂得克制,不因匱乏而悲傷。我們應省思自己與上主的關係,並積極思考如何活出與天主、他人及自己的和諧關係,也包括與所有受造物及大自然的共融。
 「愛的喜樂指出天主歡迎所有的人願意協助各種家庭和各種狀況的人。對婚姻情況「不規則」的人,不再說:「生活於大罪裡面」而是去了解和接納,使他們感覺他們是屬於教會的;積極鼓勵家庭的每一個人好好過美善的愛情生活。教宗非常重視也非常喜歡婚姻;他對婚姻的描述讓人感動並願意很努力建立這樣的婚姻,同時,可以體會教宗非常關心不順利或甚至完全失敗的婚姻,他不放棄任何人,發揮耶穌的慈悲。教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大家庭,這些家庭的信仰生活不斷滋養整個教會。「每個家庭都藉著婚姻聖事,成為惠及教會的事物。教會惠及家庭,家庭也惠及教會。而教會藉由婚姻聖事所賜予的責任,不僅是個別家庭的責任,也是整個基督信仰團體的責任。也就是要在家庭中活出愛,為教會生命提供持久不斷的力量。婚姻的結合意義時刻提醒我們,這愛會不斷增長和深化。夫婦在愛中結合,體驗父職、母職的美好,互相分享他們的計劃和努力、期盼和憂慮,並學習互相照顧、彼此寬恕,在這愛內,他們慶祝歡樂的時刻,且在人生的艱苦時期互相扶持。」此通諭在傳達我們應當重建教會家庭的價值與看見家庭為我們帶來信仰的見證
在教會的愛德工作常有人問:我要如何做?佰是重要的是不要問如何做而是問我為什麼要做瞭解自己的內在動機才能真正的發揮其內在精神不因外在因素而走上世俗的道路
在全世界大家都知道CARITAS(明愛會)是天主教的仁愛服務機構李主教清楚地說明教區明愛會與台灣明愛會的區別「教區明愛」依在地需要,以地利之便集中資源,致力於教區內愛德活動的推展,可收因地制宜之效但因同時也在制度上基於「愛的團體與其他教區明愛互聯互助團結一致支援全國明愛;「台灣明愛」則是擔任與「國際明愛」互動的窗;遇有國外急難救助需要時,彼此合作以期能快速且有效地將善款與物資交付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促進人類整體的發展
最後李主教也介紹了新竹教區明愛會目前最新的組織架構及其服務工作經費來源等供各教區參考

  我們由衷的感謝李克勉主教這次深入淺出的演講分享與會者深感有益

2017全國明愛年會



    全國台灣明愛年會已於2017年7/25至7/27在新竹香山召開。與往年不同的是為因應在2016年主教團秋季會議中之決議案:各教區明愛會納入教區傳協會,但保留其個別特性,以開展堂區內增設明愛小組。因此今年邀請了各教區傳協會的代表出席參與。會中由台灣明愛會執行長李修女介紹明愛會的組織架構,並特別邀請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介紹教會的明愛會(CARITAS),使參加人員進一步瞭解明愛會及其在教會內的組織架構和服務宗旨,祈使明愛會能在教會內發揮其組織優勢,真正以基督的愛服務他人,成為主教的左右手,讓天主的愛從最基層散播到世界各角落。

 此次會議也邀請台南教區陳世賢弟兄分享去年0206台南震災的救災行動,陳弟兄除了以照片講述了教會在災難現場服務的情況外,也提及他們關懷在新聞報導上沒看到的其他地區嚴重的受災戶。

 今年的年會中將四旬期得到的善款經各教區評估審核決議的結果,通過國內24個申請議案總計2,540,921元,即台北教區共3件,合計256,410元-弘道仁愛之家162,395元,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西園家園50,750元,育仁啟能中心43,265元;台中教區共6件合計529,498元-慈愛殘障教養院88,000元,慈愛智能發展中心58,338元,聖家啟智中心70,000元,復活啟智中心13,160元,立達啟能中心140,000元,聖母聖心啟智中心160,000元;嘉義教區共4件合計239,210元-安道社福基金會42,000元,聖心教養院58,900元,華聖啟能發展中心73,600元,敏道家64,710元;台南教區共6件合計788,903元-老吾老養護中心103,500元,寧心園175,680元,台南嬰兒之家80,323元,德蘭啟智中心108,000元,蘆葦啟智中心146,400元,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175,000元;高雄教區共3件合計375,900元-揚愛服務中心130,900元,牧愛生命協會140,000元,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105,000元;花蓮教區共2件合計351,000元-聲遠老人養護之家171,000元,救星教養院180,000元。

 年會中對四旬期愛德運動做了整體的檢討,例如DVD的短片最好能配國語發音,奉獻袋上在明顯的位置上標出「四旬期愛德運動」等。

 從今年各教區的工作分享中我們欣喜的看到了教區明愛的部份改變進展及未來的策略—各教區多了許多堂區的長者關懷站。明愛會大家長黃兆明主教期勉各教區留意台灣現況及未來趨勢是為長者服務,多多結合堂區、幼兒園、教會醫院等配合政府長照政策,一起為老人服務。

 新竹教區明愛為年會安排了參訪新竹仁愛基金會晨曦服務中心,院生精彩的表演讓參觀者大為讚歎啟智生對生命成長有的無比潛能.

 透過三天的共融交流,我們認知到增進各教區明愛之間的聯繫,更能擴大我們關懷弱勢的成效。深盼未來明愛會真正堪為「教會仁愛組織」的表率與實踐者。



新竹仁愛基金會晨曦中心學員.工作人員與明愛會成員合照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台灣人」梅冬祺神父 

 
             /王誼(轉載自新店中華聖母堂堂訊)  
 梅冬祺神父,1924年出生於比利時的熱心教友家族。他小學、中學也都念教會學校。在宗教氛圍中深受薰陶的他成為信仰堅定的少年。更因參加「童子軍」,學習關愛別人,而且養成「日行一善」的服務精神。在他十六、七歲,仰望在祭台上的耶穌時,感覺耶穌在十字架上,以祂默默無言的「愛」陪伴著他。並邀請他參與祂的使命:分享祂的生活、祂的生命,與祂成為一體!
 耶穌沒有強迫他馬上「回應」。但他慢慢的感覺:除了追隨耶穌,他不再有其他的渴望。當他聽說:比利時有個專門培育到中國傳教的「鳴遠修道院」時,他覺得這正是耶穌對他的召喚!1942,十八歲的他,正式進入了「鳴遠修道院」。經過了七年的培育,1949年晉鐸。1952年在台北教區郭若石總主教的召叫下,抵達了台北;至今已六十五年!在他經歴中,最難忘的,應是在1994,終於能踏上中國大陸,懷著崇慕之心,去重慶尋訪導引著他來到台灣傳教的「會祖」兼「精神導師」:雷鳴遠神父的墳墓。
  與他同行的畢耀遠神父,記載了他們的尋訪歷程。當他們終能為這位「精神導師」掃墓,並唸「玫瑰經」時, 想必心中充滿了孺慕與感恩;雷鳴遠神父的精神指標,也必在耳邊迴響: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
 數十年來,梅神父致力主持以協助弱勢為宗旨的「明愛會」社福事功,並以此貢獻,曾在2003,獲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贈「金十字勳章」的殊榮。現今退休的他,住在新店「中華聖母堂」為老神父安養的「若瑟樓」。他對「新店」並不陌生;他壯年時,曾擔任新店「聖十字架堂」的副本堂,並帶領「聖母軍」。他唯一的遺憾是:他愛台灣,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台灣,也以「台灣人」自居!但直到九十二歲高齡,在身分上,他仍然是一個「外國人」。

 幸喜,台灣並沒有忘了他的貢獻。以「特殊功勳」, 內政部特許他歸化「中華民國國籍」。今年的七月四日, 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親至「中華聖母堂」頒發「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給他,感謝他對台灣的無私奉獻!
 梅神父雖已不良於行,對終於取得身分證,仍感覺無比的快樂驕傲。開心的説出了他的心聲:「我是「台灣人』 !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兌現一份愛心(Cash with a Heart)



譯自比利時明愛會 2017/6/12


Aleppo, 20176


Ard-el-Hamra / Jabal Badro Eastern-Aleppo的一處郊區,明愛會現在在那邊協助已經返回那裏的1400個家庭(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數字很可能會增加),大多數是有孩子的婦女,大多數的男人都走了、失踪、死亡、在某處戰鬥、還是逃跑了,誰知道。戰爭前那裏已經是一個相當貧窮的地區,現在那裏純粹是個噩夢,一個鬼城。所有的建築物和房屋都被搶劫、砲擊,轟炸,只有少數地方仍然適合做棲身之所。

那裏沒有電沒有水,敘利亞明愛會協調SARC(敘利亞阿拉伯紅新月會)在那裡開辦了一個中心。他們通過實物分發來解決最基本的需求:長卵形瓶子,衛生用品,食物籃(由SARC提供),在這裡給予現金或優惠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那裏沒有市場 。耶穌會難民服務單位每天提供熱餐,明愛會已經建成了四個配水站,每週數次由卡車運來補充。所有1400個家庭都受益於這些服務,在這裡沒有誰是易受傷害這樣的問題。因為所有人都只是在生存的邊緣。

由於這是齋戒月的最後一周,開齋節也快到了,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和慶祝活動,你會想要有新衣服來慶祝。明愛會給所有家庭一張優惠券(不同金額,按照家庭規模,從40美元到120美元不等),這個星期六上午一共分發了大約250張優惠券,安排好了交通工具在下午到Ashrafieh地區的購物中心去,不是很遠但不在步行距離內。每天下午明愛會工作人員在那裏接待這250個家庭,他們核對身份證件和優惠券,然後幫助婦女們和家屬介紹各種商店,在一樓有一個大超市,另外兩層樓裏的商店有衣服、配件、鞋子甚至糖果。優惠券隨處可用,可在不同的商店買不同的物品,顯而易見的是優先考慮為家人買新衣服和鞋子。

對大多數這些人(許多老年婦女)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新而且具有挑戰性的經驗,他們大多數人從未來過這樣的地方,孩子們對自動扶梯非常興奮,從來沒有見過它,一直跑上跑下玩,好像在一個遊樂場一樣。明愛會的工作人員幫助婦女們做出好的選擇並且計算出最好的交易價格,廠商對這麼多新而不尋常的客人也很滿意,人們帶著大包小包回到小巴上,帶著閃亮的笑容聊著你買了什麼看這雙鞋子好可愛的T


在一個很好的兌現計劃中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的組成部分,因為我們需要銀行但我們不是銀行。是的,那是需要時間、需要幹勁,需要許多奉獻和能幹的工作人員,這是非常值得的。第一個人道主義的原則:博愛。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亞洲明愛大會

2017亞洲明愛大會6/11-6/17在曼谷召開,台灣明愛會由李修女(第二排右1)及張美華女士(第四排右1)代表參加

梅冬祺神父--新北市首位以特殊功勳獲頒國民身分證的正港台灣人



/ 韓竹平 (台灣明愛會志工)
/ 台灣明愛會提供

  74日下午在新店中華聖母堂正進行一場意義非常的感恩儀式,由新北市政府侯友宜副市長親自頒贈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及戶口名簿,給即將於10天後過93歲生日的天主教梅冬祺神父,感謝他65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為新北市和為台灣所做的奉獻。梅神父是新北市第一位以特殊功勳獲頒國民身分證的外籍人士。在場參禮的教友們都高興地說這張身分證,是神父今年收到最棒的生日禮物。
梅神父代表台灣出席日內瓦難民會議

  侯副市長讚佩梅神父在台服務超過1甲子的時間,比自己的年歲還大,神父長期帶領台灣明愛會以NGO的身分,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讓台灣在國際事務的參與上不曾缺席。他更稱許梅神父及台灣明愛會長時間以來,在台灣都市原住民、雛妓、愛滋、外籍移工等社會議題上的關注與付出。新北市民政局長江俊霆表示10512月國籍法修正公布後,以特殊功勳申請歸化的外籍人士可以不必放棄原國籍,當4個月前內政部獲悉梅神父有意取得我國國籍後,就立即派員訪視並協助辦理申請,由於梅神父在人道關懷的傑出表現、以及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深耕與付出,很快地就通過行政院及內政部核准,是繼百歲的賴甘霖神父後,全台次高齡獲頒身分證的正港台灣人。

  梅冬棋神父(Father Pierre Mertens1924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世代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從小養成關懷周遭服務弱小的精神,動著為天主工作到外方傳福音的念頭,18歲時得知專門訓練神父到中國地區服務的魯汶鳴遠修道院,即前往修業,25歲晉鐸,屬於傳教士雷鳴遠神父在比利時所組織的「教區輔理傳教士」(Society of Auxiliary MissionarySAM)成員。他在修業期間,受「在中國主教帶領下參加地方教會服務」的信念吸引,原計畫於1949年前往中國四川嘉定教區服務,但在尚未登船出發前,被告知外籍人士已經不得入境中國,因此他轉往法國學習中文。三年後,於1952年來台。
梅神父離開比利時,父母為他送行

  長時間與神父一起工作並照料其相關事宜達四十年迄今,台灣明愛會現任執行長李玲玲修女表示,梅冬祺這中文名字是由成世光主教為他取的,是Mertens的音譯,神父姓梅,梅花開於冬季,越冷越開花;祺的意思是吉祥安泰。取名冬祺,即意味他要致力為生活在寒冬的弱勢,帶來吉祥安泰、平安無虞!神父來台後曾任主教外文秘書、主教團社會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新莊聖保祿天主堂主任司鐸等職務。他任台灣普愛會(明愛會前身)執行長時,受教會委派負責推動社會服務及急難救助等事工,當時越戰後期大批越南難民逃亡,聯合國透過美國天主教會USCCUnited States Catholic Conference)請台灣天主教會援助,梅神父即負責在澎湖籌建難民營,前後協助超過2000名越南難民,經由聯合國轉送第三地安置;期間神父代表台灣出席日內瓦難民會議,並受邀在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總署演講,當時他說「台灣沒有在國際事務上缺席」。1980年後神父關注泰北地區華人醫療及教育資源匱乏問題,曾親赴訪察瞭解實際需要,長期提供大量資源加以改善;1999921大地震後,協助苗栗泰安原鄉梅園國小重建;近年來他更加重視外籍移工在台的社會、文化、生活等問題,積極提供外籍移工輔導與協助。神父心懷大愛竭盡所能,從不放棄其能力所及的任何一次救援,他為台灣默默奉獻,不遺餘力,1997年獲內政部頒發好人好事代表;2003年獲教宗若望保祿2世頒贈金十字勳章。


  新店中華聖母堂主任司鐸阮進懷神父說得極好,他說政府今天肯定了梅神父、甘神父、丁神父等多位傳教士對台灣的奉獻,也就是對天主教會的肯定,肯定她在台灣的一切付出及努力!在當日頒贈儀式中,阮神父特別安排了夏令營唱詩班33位兒童,獻花致敬並演唱《一切歌頌讚美》、《雲上太陽》等聖歌,場面溫馨。還有四位神父當年堂區的的青年學生,從美國特地趕來參禮祝賀,獻上祝福。李修女說:其實梅神父早已自認為是台灣人,把台灣當成他第2個故鄉,日前獲知他申請歸籍已獲核准時,顯得相當開心。如今終於如願以償領到正式身分證與戶口名簿。神父目前雖不便於行,亦不多言語,但在現場仍頻頻說出:「我是台灣人」,可以看得到聽得出他對於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感到無比的驕傲,感謝政府對梅冬祺神父65年來在台貢獻的肯定!